摩旅经过甘肃兰州,发现位于市区的“天下黄河第一桥”是当地非常热闹的景点,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围着它打卡的人都可算是熙熙攘攘。正好住得离它不远,所以就特意挑了一天晚上过去拍照,没想到这里的夜景原来才是它的“重头戏”瑞和网,除远道而来的游客外,不少本地市民也会拖家带口过来玩耍,大家汇聚于此后,场面一度“人潮汹涌”。
稍作了解,这座“黄河第一桥”又名兰州黄河铁桥、中山桥,它的“身世”挺有意思,前身可追溯至明洪武五年(1372年),当时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黄河浮桥。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桥址移至城西10里处,并命名为“镇远桥”。到了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据说现在仍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当地人称之为“将军柱”,不过我来去匆匆,显然没去认真寻找和发现。
眼前的中山桥其实是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承建、中国工匠施工,以三国合作的模式建造而成。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5月9日,兰州黄河铁桥工程正式开工,清宣统元年(1909年)8月19日,兰州黄河铁桥竣工通行。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才改名为“中山桥”。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这座黄河第一桥已经成为兰州的文化地标瑞和网,以它为中心,四周被打造出一片集观光与休闲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市民和游客们在此不仅能欣赏到黄河的壮丽景色,更能感受到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当夜幕降临,在璀璨灯光的不断变幻和映衬下,中山桥更以其迷人的身姿,吸引来无数摄影师给路人和模特儿们留影。
铁桥全长233.5米,总宽8.36米,其中车行道宽6米,两边人行道各宽1米,为四墩五孔设计,每孔跨径45.9米。上部结构为梯形穿式钢桁架,每一跨都是超静定结构组成桁架体系,由竖向钢架划分成五个长方形。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整个西北地区第一座引进外国技术建造的桥梁,这一特殊的建设背景及建设年代使兰州黄河铁桥成为研究近代历史的钥匙,在中国的建筑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作为极具特色的交通结构工程,它也体现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洋务运动时期建筑艺术发展史的风格、流派、特征。同时,建造桥梁所需物资的运输过程也创造了近代运输史上的奇迹。于是在2006年5月,兰州黄河铁桥正式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在我看来,大家若是到兰州旅游,牛肉面可以不吃,但这座“黄河第一桥”还是必须过来逛一逛的,尤其推荐晚上过来,桥头广场一侧还有步行街,可以逛吃一番。
关于航拍,虽然无人机在桥边是有信号的,但这里的人群相当密集,所以来来往往的巡防、保安和各种管理人员比较多,像我是在离铁桥一两百米处的“阴暗角落”里,才放飞远远地记录了几张,全程图传断断续续,更不敢飞近。而就算如此低调谨慎,没多久还是被两位制服哥找到并劝返啦,哈哈,当然,大家文明交流,并没为此闹出什么矛盾来。而在这样的地方航拍,个人建议还是装上4G模块比较好。
关于交通:当地4路、6路、9路、15路、21路、25路、74路、82路、105路、109路、137路、139路、142路、Y2路和机场巴士2号线都能直达“中山桥”站,还是比较方便的,因为这里人多车多,路况比较复杂,不建议自驾出行。
华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